本文再介绍一下德租界新界南部,即琼州道(人民公园)以南区域。这个区域在德国划设新界时,是一个倒三角形,西侧大体以广东路和西楼后街交口为顶点,东侧是以琼州道和大沽南路交口为顶点,南面的顶点大体是今围堤道和隆昌路交口。
(资料图)
德租界新界大体位置(笔者绘)
德租界新界1912年正式划设,1917被强迫收回。这十几年间,德国人自然没有精力经营这么大范围。所以到1919年德租界被正式收回时,只在新界北部修建了道路,营建了一些房舍。至于人民公园南部这大片区域,基本没有开发。所以,这块区域也见不到租界时期的老建筑遗存了。
人民公园南门向南望(隆昌路)
在当时,这一带统称为“南乡”,早在明朝初期,就有农户定居垦荒耕田。但人口密度不大,除了田地外,就是孤坟荒冢沼泽洼地。新界的最南头,大概就是在这个三角形顶点的东边,有一座大砖窑,人称“比国窑”。津河两岸,则分布着东楼、西楼两个村庄,是这个区域里最早的两处村落。时至今日,东西楼已经不在了,倒是南楼、西南楼的地名留存了下来。
原西楼、东楼、南楼一带
东楼村和西楼村均形成于明朝初年,西楼大体位于今三元公寓一带,东楼位于今景兴里小区东侧。至于哪个村子在前,东西方位又以谁为参照,已经没法考证。相传西楼村内曾有一班姓富户,盖了一座二层小楼,后来村子改名“班家楼村”,东楼即以此做参照。至于东楼,则传说有李姓渔民,将鱼敬献给过路的某位皇帝,皇帝遂将这里赐予他作为晒网之用,后来成了村庄。
五村农民反霸斗争遗址公园
西楼村前街,曾有彭真开设的国术馆,即五村农民反霸斗争遗址,是天津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拆除。东楼村北的津海桥本是一座建于清代的木桥,已拆除改建成了水泥桥。再说南楼和西南楼,在德租界时期还没有形成村落。其命名正是参照东楼、西楼的方位坐标。
国术馆旧照(五村农民反霸斗争遗址)
南楼因位于东楼以南得名。1925年,由天主教会投资,委托“比国窑”工头张连祥监造建房,供外地窑工居住,命名南楼村。到了1939年,河北省发生大水灾,许多难民逃到天津,因这里地势较高,便纷纷在此搭窝铺居住,由此形成了一大片贫民窟。1984年,因兴建天津日报大厦,南楼村被拆除。1958年,南楼百货商场在此建成,在那个物资紧缺的时代非常红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笔者的祖父就在这里工作。
南楼百货商场旧照
西南楼位于西楼的南边,现在是地铁5号线的一个站点,它的另一个名字是工人新村。1952年,天津市政府为改善人民居住条件,建设了中山门、唐家口、丁字沽、西南楼、王串场五处工人新村。西南楼的位置,原来是荒地和乱坟岗子,建设的工人新村,则为整齐划一的联排平房。初建时共分为十六段,自东向西分别为西南楼一号至五号路,对应的就是今天的隆昌路、广东路、白云路、越秀路、黄浦路。
西南楼合作社流动售货车(1955)
到了现在,西楼、东楼、西南楼、南楼,这片原德租界新界南部的区域,已经成了河西区的腹地。2001年河西区危漏房改造后,高楼大厦和商圈学校在这里拔地而起,已经无法联想到一百年前的景象。至于不少学者考证的北楼,也是后来形成的,大体位置在今隆昌路与利民道交口一带,早已为人们所遗忘。
德租界新界南部介绍(德租界老建筑汇总·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