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2023年8月13日 星期日 翁城
(资料图片)
昨天一早,和安哥、陈德道他们在街头林记吃早餐。点了拉肠、塘虱粥。周围熙熙攘攘,特别热闹,烟火气太浓了,是很真实的生活。
昨天上午,大家到1号粮仓布展,我和陈德道聊了会,也赶到粮仓。小王老师正在和孩子们做诗歌讲习,她把诗歌班里的孩子请到来,和郭青进行联合创作,在旧木板上写下他们的诗句。
1号粮仓附近有一大片荷花林,长得极健硕。有事没事,就会到里边摘几朵荷花和几茎荷梗回来。
昨天的布展现场,各种忙乱,个个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七八米高的竹梯子,一会架这,一会架那,以调节灯光。郭青对所有的灯光调整进行了一个很好的规划,呈现效果差强人意。
邓少明的作品“星球计划”要通过棱镜来展现,最后加了个很大的射灯,作品遂熠熠生辉起来。
吴德灏很会挑地方。这次他把他那件在朋友圈里很有名的作品“小鸟与天空”,带到了翁城。水晶里的羽毛,我们在图片上见了多次,昨天是第一次见实物。特别精致,特别柔媆,特别优美,放在亚克力罩子里,尤为高贵。吴德灏有老派绅士的风度,他安静地寻找地方,最后挑了一个大家不太关注的角落。这个角落也因为他的作品,变得生动、丰富、重要起来。艺术空间不在大小,而在于适当,在于和作品的巧妙互动和自由自洽。
小邓也有一件作品,占据主要通道。拍照时,发现特别适合做海报,于是就用它做了海报设计的一个元素。
凌桐将一些装置做成了竹子,我之前则是把竹子做成了装置。两个方向都有意思。什么是当代艺术?为什么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搞当代艺术?因为它能够释放人的天性,让人能够在这个标准化的世界里边,探索或者叫体验一种非标准化的激情和乐趣。
昨天,陈俊年先生也来到了翁城。人很健谈。他说中国大陆最北边有北极村,遂觉得在中国大陆最南端也应该有个南极村。于是着力推动。南极村现在已经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今天在生产“中国最淡雅猪油渣”的大排档里午餐。闲聊时,安嫂说:安哥讲粤语,广州人都听不懂,北京同学都听得懂。大家大笑。
今天下午,主持了展览座谈会。专门请了十名翁城农民艺术家过来。老朋友见面,自然激动。他们纷纷过来和我打招呼,还说我白头发又多了。研讨会进行得很顺利,但他们始终都不太愿意发言。我说这20名翁城农民艺术家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他们应该更多地、更主动地、更积极地和广州艺术家联动,一起来创作艺术作品,把这边的文化热情给调动起来。
在翁城的艺术家给他们进行了讲解。吴德灏讲了“小鸟与天空”的创作过程。邓少明、郭青也介绍了自己的作品。郭青、吴德灏还讲解了朱英元、程一峰、姬舟、梁永标、熊红、凌桐、全志鑫等人的作品。
农民艺术家以及周围居民看展览的神态,是特别有意思的,我们的照片已经非常真实地记录了下来。表情在这个时候显得很重要。安哥在不断地拍,我相信以他的意识、他的敏感,相信会有非常精彩的呈现。研讨会上,我开玩笑说特别希望农民艺术家们能够对广州艺术家的作品提出质疑,提出批评。因为人人都是艺术家。六祖慧能说过:人皆可成佛,这是比“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更伟大、更深刻的论断。中国古代教育,向来以培育圣人为总目标,而不是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这是中国教育极伟大的一面。因各种束缚,农民艺术家未能和广州艺术家进行很好的沟通、交流。接下来要建立一个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和挑战,无论是谁,都需要适应。把艺术家扔到田里,让他们扛起锄头,拿起铁锹,挽起裤管,来进行劳作,他们也会心里发怵,力不从心的。有人提倡说把农民的劳动当成艺术创作,也未尝不可,但需要艺术方面的观念的注入,改变其纯自然、纯现成的状态,那才能够称之为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说这句话的人没有问题,相信这句话的人就很有问题。
座谈会结束,向陈俊年、安哥、邓少明、郭青、吴德灏等人颁发了翁城新乡贤荣誉证书。
傍晚时,向韶关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黄振伟请教。他说韶关地区之前没有举办过当代艺术展。如此一来,“天大地大:翁城公共艺术展览第一回”,算是韶关地区第一个当代艺术展。
翁城美食,再一次征服了大家的口和胃。陈俊年先生提议要宣传好翁城的美食。邓少明离翁前,买了许多翁城的大米和青菜。此次明哥带了一条腊肠狗来。离开兰舍时,他把翁城的蔬菜和粮食大袋大袋地往车上塞,腊肠狗则一撞一撞地跟着往前走。
撰文/张演钦
编辑/王绮彤
审校/赵旭虹
核发/张演钦
来源 | 金羊网
责编 | 王绮彤